当前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 >> 相关文件 >> 正文

bet体育在线平台“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21-2025年)

[发布者]:[发表时间]:22/12/31 17:10:51 [来源]: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新要求,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根据《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1

-2030 年)》、《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办〔2021〕50 号)、《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bet体育在线平台“十四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回顾

(一)团队建设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团队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1.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加强应用型团队建设,以硕点培育建设为引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团队建设水平明显提升。设计学学科获批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团队建设。与企业共建校园服饰设计研发中心(福建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授牌);建设校级鞋服-创意设计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

2.科研与服务社会。学院科研经费总量突破100万元。累计获得省市及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3部,授权专利10项。深化校地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服务行业企业超过50人次,有效解决一线技术难题。与九牧王、利郎、卡宾等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有力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二)学科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学科专业的应用型建设,大力引进高职称人才,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业界团队聘用与管理,构建校企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机制,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现有专任教师92人,柔性聘请教师5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正高级职称教师增加1人,副高职称增加3人。拥有省市各类人才与名师10人次,省级教学团队1个,其中福建省高校杰青1人、福建省十佳服装设计师1人、泉州市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青年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29人次。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开展讲座20余场次。

(三)本科专业布局更加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1.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专业1个。重点建设鞋服与创意设计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参与组建省应用型本科纺织类专业教学联盟。获教育厅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项,新增省级公司产品改革项目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1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

2.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应用型课程9门。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获批省部级项目2项。建设面向全校的线上选修课程《服饰手工艺》。

3.“三创”教育进一步融合。建立健全员工课堂内外学业指导制度,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对员工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精准化指导。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与专业教育“融入式”课程体系。引导员工参加创新创业等各类竞赛20多个,共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300多项。员工公开发布发表作品100余套/件/个,专利8项,参与创业人数近30人。

4.产学协同育人进一步深化。与利郎、卡宾豪宇、九牧王、中纺学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120余人次,校企共建课程、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生产一线的比例大大提高;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个。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实习、实训、实践与创新、创业、创造为一体的实践平台。现有大员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1个。

5.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评审机制,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会,开展教学督查,制定质量问题管理台账与反馈制度。建立“师生互动、协同推动”工作机制,逐步形成问题导向,教学运行、质量监控、评价与改进闭合循环的工作体系。

二、困难与挑战

“十三五”以来,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离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存在明显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学科专业规划缺位,体系有待完善

学科专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学科定位、学科研究方向不够凝炼、学科概念不强;设计学学科积累较薄弱,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科特色不显著”;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有效整合,相互支撑、协同创新力度不够,工科品牌需要提升,艺科群有待务实打造。6个专业分布在2个学科门类,重点建设学科所涵盖的本科专业偏传统或偏弱,学科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专业特色;部分专业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不够紧密。

(二)学科专业团队数量和水平不足,有待提升

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高水平教科研团队明显不足。受办学区位办学体制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对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支撑力尚有不足。具有高端人才引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以及具有成熟、稳定、特色研究方向的优秀学科专业团队较少。学科人才汇聚机制有待优化,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学科团队的优势和特色未充分显现。团队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还存在差距。

(三)标志性成果偏少,有待突破

新一轮本科公司产品改革正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院学科专业标志性成果不多,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成效不够鲜明。在省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学科和科研平台较少,缺乏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和社科成果奖尚待突破,成果转化少。专业认证专业评估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三、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应用型高校办学的社会需求导向,围绕学校定位,聚焦泉州区域鞋服产业集群与创意设计相关产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行业发展的学科专业群。以团队建设为引领,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和团队队伍为着力点,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对接产业需求打造(学科)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和科研、教学、应用一体化,沿着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的路径谋划推进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稳定专业规模,强化内涵建设;抱团发展,凸显特色。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学科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遵循“服装为引领、艺术为主体”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建成省级一流专业2-3个,力争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突破。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专业达到省级一流专业办学条件,在全省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进入全国同类专业前列;设计学学科及相关专业在省内形成明显特色,服务地方能力明显提升,在同类高校或同区域高校中具有明显优势。

(二)具体目标

1.打造有核心竞争力学科平台和团队。力争建设2-3个面向区域和行业的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引进1-2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6个以上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或学科方向带头人;培育1个国家级(行业)团队,新增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师项目、论文、专利、著作、作品等成果数量突破十三五期间对应数量的150%以上,年师均科研经费1万元以上,五年科研经费不低于500万元、新增国家级项目2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的奖励2项以上。

2.提升学科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科水平,凝练学科方向,建成3-4个契合产业、支撑学科发展的校级应用型学科方向或领域。科技成果转化20项左右,横向科研经费达300万元以上,授权发明专利3项,政府咨询报告2-3项。

3.稳定专业数量和规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好现有6个本科专业,分类别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品牌建设”;根据办学实际条件和发展需求,在校生规模保持在2600-2800人,各专业每年招生数量以3个行政班为标准,考虑政策、生源等影响因素实际,如果浮动原则上每个专业不低于2个行政班、不高于4个行政班。

4.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对接教育部“卓越计划”2.0,强化新工科、新文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建设省级一流课程3-4门;新增省级教学团队1个;申报省级市级教学名师1-2人;狠抓实践教学工作,形成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培育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公司产品新载体的探索与实践;启动服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设计类专业参与全省或学校专业评审认证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调整学科专业发展思路,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重视学科发展,引领专业发展。聚焦区域社会鞋服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团队建设领域和方向,构建对接产业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群,着力突破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成果,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1.加强团队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引领专业发展

以团队建设引领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支撑团队建设。紧密对接区域鞋服产业链条,面向鞋服领域产业实际问题,延申服装工程学科研究服务领域,解决鞋服产业实际工程问题;紧密对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面向设计创新、设计应用、文化传承领域实际需求,在服装服饰产品设计、视觉媒体品牌设计、商业环境空间设计、区域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相关领域开展应用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设计服务;艺术与工程交叉融合,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集中资源要素,加大力度引进在全国具有学术影响的服装工程与创意设计学科领军人才和团队,汇聚优秀学术骨干。优先支持鞋服工程、创意设计人才引培、建设先进科研平台、合作开展重大项目研究、获取重大科研成果,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

2.打造鞋服与创意设计产业应用型专业群品牌

服务鞋服产业、创意设计产业两个重要领域,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持续打造专业群品牌效应。深化产教融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动鞋服专业群高水平应用型建设,引领创意设计专业群特色化建设;进一步发扬闽南特色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利用以“世遗泉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资源,发挥“人文显特色”的作用。统筹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引导学科研究向区域产业与文化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引导教师开展合作研究,成为泉州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和闽南传统文化研究推广高地。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鞋服与创意设计产业应用型专业群

主导学科

核心专业

主要任务目标

牵头单位

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1.力争第二轮艺术设计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

2.服装设计与工程、产品设计建成省级一流专业。

3.新增1个省级团队、1个省级学科平台,科研到账经费500万元,省部级课题2-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政府咨询报告3项。

4.建成现代产业学院1个。

公司学科办、专业教研室、学校主管部门

3.稳定规模,服务社会需求,反哺学科专业发展

加强专业布局结构顶层设计,稳定学院和专业规模,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学院与学校、行业企业、政府间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高度匹配的联动机制,满足区域产业和教育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做好专业结构调整,控规模稳发展,反哺学科专业发展,反哺学校发展。

(二)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团队建设,夯实学科专业基础

盘活现有人才,聚焦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精准引入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充分利用学院内外部团队力量,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完善学科梯队建设,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积蓄学科发展后备力量。

人才引进和培育优先满足审核评估、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硕士学位培育点等相关重大战略的人才需求,提升团队水平和科研能力。优先选派学科专业带头人、创新团队负责人、学术骨干等国内外访学及赴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修,担任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采用灵活机制支持教师到行业相关龙头企业挂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构建科学规范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全方位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索政企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技术人员兼职机制,邀请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承担实践教学课程,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建设校级教学团队3-5个,省市级教学团队1-2个。

(三)完善实验室建设,提升学科专业一体化服务水平

提升专业实验室资源开放和共享水平,同时满足教学科研需要;聚焦若干科研平台建设,增强学科引领能力;统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社会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高效运转、成本分担和有偿使用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培育1个省部级(国家级行业)科研平台;支持具有较强积累成果的校级科研平台申报高级别平台。

(四)推进“质量革命”,深化公司产品改革

1.加强专业质量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公司产品改革项目为抓手,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按照“巩固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建成2-3个优势和特色相统一的一流专业,培育国家级专业建设点1个、建设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有序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工作。深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启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统筹推进其它科类专业认证评审工作。

2.加强课程及课堂质量建设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课程育人”等工程,以“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优秀奖”和“一流课程”评选为牵引,加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建成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4门,培育国家级课程1门。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课程结构。全面优化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强化实习实训导师职责,与企业合作推进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合作开发等建设,新增大型专业实习实训平台5个、泉州市产教融合型研发基地1个,每个专业建立3-5个专业性强、适应性好、稳定性高的实习基地,培育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2个。建成创新创业创造精品课程2-3门,立项省级及以上创新训练计划项目80-100项,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400-450项,员工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率达60%,争取“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取得新突破。

完善“以员工为中心”的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及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完善课堂教学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全部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评价。持续改进和完善智慧教务平台,全面实施随堂评教。设置教学督导和员工信息员课堂秩序记录通道,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观摩、员工评教、学院教学工作考核等方式,落实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形成督导评价、员工评价、课堂巡查评价、教师教学档案评价等四位一体的评教体系,实现精准反馈,强化形成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建立自觉、自省的质量文化。

3.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有机融合,围绕产业链培植学科专业链打造创新链培育价值链。加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升级改造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产业学院”,争取泉州市政府建设泉州市产教融合研发基地,为泉州市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引领。

五、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坚持以团队建设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统筹领导,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院领导担任主任,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人、相关学科专业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战略、优化调整学科资源、审议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事项等。成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理担任组长,负责领导、组织、实施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并将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评的指标体系。

(二)制度保障

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建设和跨单位协同,制定修订学科发展和评价制度。加大对实现团队建设水平提升和科研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成果突破的奖励力度,制定学科奖励办法等,充分调动领导、教师开展团队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突出成果和目标导向,以学科绩效考评结果为主要依据,构建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学科发展投入和资助的资源配置制度。

规范开展以教研室为基础的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加强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和服务,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人才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教学研究与改革中的作用。学院切实转变成为教学运行和管理主体。

(三)资源保障

完善团队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扶持重大科技支撑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学科积极争取纵向和横向重大科研项目,争取项目经费和其他经费,实现团队建设经费投入与科研经费资助的联动效应;通过产学研合作,争取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等多种途径支持团队建设。

整合资源,改建、扩建或新建若干学科基础设施,完善和加强科研实验室、信息化、文献图书资源、仪器设备等软硬件条件建设。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切实提高科研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度和利用率。不断提高团队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建立经费保证机制,优先满足教学基本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加大专项建设经费投入,覆盖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研教改等方面专项“质量工程”建设。

(四)督查与落实

践行工作、制度跟踪与督查机制,落实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三全育人”;落实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等制度,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内涵;落实学院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